出處: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17/today-family3.htm
文/朱台翔
這一天,念七年級的女兒放學回來說皮夾裡的錢又不見了;大概知道是那個男生,功課不好、脾氣很暴躁,又經常被處罰,也被很多人排斥,還有偶爾會跑來跟女兒借錢。
母 女簡短的對話是這樣的:「要不要讓老師知道?」「不要,怕他被處罰;而且,我也不想追究。」「那以後怎麼辦?」「不要帶錢就好了。」但這好像不是個辦法, 她於是認真地說了一大套:「可是,妳不可能永遠都不帶錢啊,何況,如果他在妳這裡偷不到,還是會去偷別人的;別人會不會像妳這樣原諒他?別人的爸媽會不會 不追究?有一則新聞一個孩子的東西掉了,他媽媽要求搜全班的書包;另一則新聞一個國中生跟同學打鬧受傷了,媽媽堅持提告。他如果遇到一個家長也像新聞報導 那樣,事情不是會變得更嚴重嗎?所以,我還是希望妳讓老師知道,這樣才有機會幫上這個同學的忙。」
看女兒還是不願意,她只好換一個方式:「我猜,這個事情還會有下一次;這樣好了,我幫妳寫一張小紙條,放在皮夾裡。」
紙 條是這樣寫的:「同學,我女兒之前掉的錢,可能是你拿的,她不想追究,所以沒有告訴老師。就當這個錢是向我們借的,將來你願意還就還,不然拿去幫助別人也 很好。但是,不要再拿別人的錢了,好不好?因為,別的同學或家長不見得會像我們這樣,那事情就會變得很複雜、很難處理。」
皮夾裡,只有這張小紙條和一些硬幣。
過了半個多月,這一天,女兒突然把紙條抽出來,很篤定地跟她說:「這個不用了!」她無法知道那張紙條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但從那之後,女兒又開始帶錢到學校,而且,再也沒有失竊過。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