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Ads廣告
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德國釘子戶?
+++德國的第一個釘子戶+++
德國的威廉一世,號稱「軍人國王」,他的助手就是大名鼎鼎的鐵血宰相俾斯麥。 威廉一世有一次登高遠眺波茨坦市的全景,竟然發覺他的視線被緊挨著宮殿的一座磨坊給擋住了。一再交涉未果,威廉就叫人把磨坊拆了。
磨坊主人把國家元首告上法庭,地方法院也居然受理了。判決結果是威廉一世敗訴,法官判決皇帝必須將磨坊「恢復原狀」。威廉貴為一國之君,拿到判決書也只好遵照執行。
後來威廉一世和那個磨坊主人都相繼過世了,第二代希望把磨坊給賣了。
威廉二世得知消息之後,給他回了一封信,謂:「我親愛的鄰居,來信已閱。得知你現在手頭很緊,準備將磨坊賣掉,朕以為期期不可。畢竟這間磨坊已經成為德國司法獨立之象徵,理當世世代代保留在你家的名下。至於你的經濟困難,我派人送三千馬克,請務必收下。如果你不好意思收的話,就算是我借給你,解決你一時之急好了。你的鄰居威廉二世」。
------你相信嗎?其實這是假的------
德國皇帝與磨坊的真相
青珊瑚 @ 2006
我的導師是德國的法學博士,下面是他對這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所作的真相還原。因為今天在《尋找法律的印跡——從古埃及到美利堅》一書中又看到這個故事,故把真相記錄在此。
一、那篇故事的中文版較之德文版頗有差異,且錯得離譜。1、德文原版故事的作者名叫JohannPeterHebel,此人生於1760年,卒於1826年。(http://gutenberg.spiegel.de/autoren/hebel.htm)他的那篇故事創作的具體年月日已經無考,但肯定在1813年之前,因為那一年該故事被彙編入一個故事集出版。德國威廉一世皇帝則生於1797年,卒於1888年,繼位為普魯士國王的時間是1861年,加冕為德國皇帝是在1871年。(http://www.preussen-chronik.de/stammbaum/)很明顯,中文版中的威廉皇帝當為德文版中的普魯士國王弗裡德裡希二世(即威廉一世的爺爺的舅舅)之誤。2、人名錯了本不稀罕,稀罕的是中文版故事的敘述者不動腦子:輪到威廉一世登上皇位時,蒸汽機早已普遍採用,那時又沒現代環保觀念,誰還會經營一座風磨磨坊去同蒸汽機磨坊競爭?就算是祖產又如何?事實是到十九世紀的四十年代,波茨坦地方曾經存在過的40餘座磨坊全部被廢棄,唯有這座磨坊留了下了。(http://www.kleiekotzer.com/html/sanssouci_3.html)原因請容我稍後再述。3、那座磨坊被德國人稱為歷史磨坊,自然有一些建築資料可查。查閱的結果,該磨坊的確被國王拆過然後又重建過一次,但時間是在1787年,也就是磨坊興建並運營後約50年。為什麼拆?因為磨坊快要倒塌了!為什麼建?因為國王喜歡那個磨坊的存在,所以用的是王室的錢!(同上注)把這個史實和中文版的故事相比,差得也太遠了吧?那位鄭城寬不是去過行宮現場兩次還聽過不同版本的上述故事嗎?難道不記得德文版故事,不論是Hebel的原作,(http://gutenberg.spiegel.de/hebel/hausfreu/nachbar.htm)還是後人的改寫,都到磨坊主說出那句名言時為止,並無後來派兵強行拆遷又被法院判決賠償一節,這個是誰加上的?敢問賀衛方出自何典?
二、JohannPeterHebel的德文原版故事同歷史事實也不吻合,也是編造。1、還是建築資料:該磨坊是在1736年獲得許可興建的,而無憂宮是在1740年開始興建的。磨坊主和弗裡德裡希二世國王之間的確有過法律糾紛,但糾紛的起因卻不是因為JohannPeterHebel故事中說的,即不是因為國王想拆掉磨坊,恰好相反,弗裡德裡希二世很喜歡那座磨坊,把它看作是無憂宮的裝飾。糾紛的起因是無憂宮的院牆太高擋住了磨坊的風,因而磨坊主要求國王批准他到另一個地方興建一座新磨坊,當然要求國王出錢。由於弗裡德裡希二世喜歡那座磨坊,所以最後他雖然批准了磨坊主另外興建一座磨坊,卻不允許原來的磨坊停止運營,為此他還減了磨坊的租稅。磨坊後來的一系列修繕幾乎全都由普魯士王室出錢,包括前面提到的拆除並重建,全都源於此。(順便提一句,即使在Hebel原版故事中,國王的理由也不過是嫌磨坊太吵鬧。我懷疑,「有礙觀瞻」這種典型中國式借口,多半也是知曉環境保護的現代中國人才想得出!)2、我還得感謝楊-支柱,原來賀衛方還曾在一次訪談中說過「至少有一些歷史記載表明它是真的」這樣的話。哪些歷史記載呢?就我所知,「歷史」記載(而非故事)中唯一支持這個故事的僅僅是普魯士國王曾和一位磨坊主有過衝突。僅僅這個支持就把那故事說成是「德國司法史上」著名的「案件」是不是太誇張了點?更何況中文版還錯成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呢?關公戰秦瓊嗎?
三、我們還可以撇開故事是否屬實不論,單講那位弗裡德裡希二世的法治思想和活動,那其實也有限的很。1、這又涉及一個磨坊,且真的是史實。在同一時期,在普魯士另外一個地方也曾因一座水磨發生過訴訟。由於磨坊主不交租金,磨坊被法院判決拍賣。磨坊主向這位弗裡德裡希二世申訴,由此開始,這位「親民」的國王先是間接的後是直接的干預了從一審到複審到上訴審直至最高法院的審理。由於各級法院都未按他的旨意判案,龍顏大怒的結果是涉案法官一股腦被扔進了軍事要塞監禁起來。理由無它:老弗裡茨想當然地認為那些法官勾結起來欺壓百姓。而事實後來則證明是那位磨坊主利用了他,欺騙了他。2001年德國最高法院的院長還專門提到過這件事情。(http://www.bundesgerichtshof.de/2、那麼那個無憂宮旁的磨坊何以成為「歷史磨坊」呢?這就是宣傳之功了。Hebel時代德國還在分裂狀態下,他本人又不是特別的出名,估計那篇故事也沒多少人看過。反倒是到了威廉一世時代,那故事居然由法文「出口轉內銷」地又傳回德國來,正中德皇威廉一世下懷,有關磨坊就此被命名為「歷史磨坊」。
不多說了。還是那句話,純粹當個故事說說本無可厚非,但把故事當史實說則有問題。因為一扣住史實,則既沒有磨坊被野蠻拆遷,老弗裡茨的法治之功也不那麼優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