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Ads廣告

2024年2月5日 星期一

不要再罵了,你看似亂花錢,其實是在省錢

1. 

山區的公車,每天上下一次,根本就沒什麼人坐

幹嘛不停止呢?政府一直補助,這樣不是很浪費錢嗎?

事實上,政府除了"名義上"為了照顧偏遠地區的群眾

設立了這樣的一條公車路線,但是,其實它是會幫政府省錢的喔

因為延著線上的公家機構,譬如:警察局、學校、村長、村幹事…等這些人的偏遠補助

全部都沒辦法領,或者是少領

依照法令,如果是偏遠地區,沒有公車經過,那麼要給交通的補助

一旦有公車路過,哪怕在實務上根本就沒辦法坐,但是這些錢就是替政府省下來了

所以保留一條公車路線是很重要的,它為政府省下了非常多的錢


2.

教師的寒暑假,放了假,而且又不用工作,還有薪水可拿,這合理嗎?

事實上這也是替政府省了大量的錢,因為一堂課、一個班級,不可能沒有老師在場

如果教師因這種原因請的事病假,那一定需要代課老師,

不可能不請,也不可能1個老師看2個班級

教師請假,不論事病假,都是自己花錢請代課的,一天1100~1500左右

如果不給寒暑假,那麼合法請事病假的代課費,應該由政府支出

政府還得再培養一批代課老師來應付龐大的代課需求

這費用非常的巨大,政府肯定是精算過後,才有這樣的政策的


2024年1月31日 星期三

支語警察,其實沒有必要



常常看大陸的影片,所以講講我的看法

語言是互通的,我把這些大陸的用語,簡單分成幾類

當然我不是專門研究的學者,所以很多不足之處,請多見諒

文化交流


其實只要自己強大了,別人也會用我們的語言、文化,

譬如說台灣以前的偶像劇、音樂超強,

那個時候的大陸人認為台灣口音很好聽,

而且音樂一直到現在,周杰倫的歌還是一直很流行,

目前看來大陸的文化比較強勢,他們創作能量強,

就會輸送文化過來,這也沒什麼。

大陸人會說「用愛發電」、「杰哥不要」…

台灣人也會說「臣妾做不到」「你這糟老頭子壞的很」

好(玩)的東西就是會互相交流,吸取這些養分,注入在語言中


地域性


而中國是很大的,各個地區的用法不儘相同,

有些可能是很小地方自己的說法,

像十幾年前很盛傳口香糖,大陸叫「口膠」

其實香口胶就香港這一個地方的講法

譬如北方講「媳婦」是指自己的老婆,

但南方人講媳婦,跟台灣一樣,是指兒媳,

南方講花生還是叫土豆,但還是保留花生的叫法,北方則是把馬鈴薯叫土豆

波蘿和鳳梨在大陸則是品種的不同,不同的叫法

所以還是有不同區域不同的用法,不可一概而論

語感不同


另外有些語感不太一樣,

譬如「套路(手段)」、「土豪(暴發戶)」、「河蟹(和協)」…等,

是發明出來比較眨意的講法,

原來的講法還是有保留下來,只是某些時候,用這些詞語更符合語境

譬如說,你能找到一個類似「割韭菜」的說法嗎?
(剝削?但感覺像是上對下的欺凌,割韭菜感覺帶有欺騙性質的)
EX:
買這檔股票根本就是被割韭菜的(O)
買這檔股票根本就是詐騙的(X)
買這檔股票根本就是剝削(X)
叫你去ATM操作的行為就是詐騙(O)
叫你去ATM操作的行為就是割韭菜(X)


類似的還有「搞事」、「整活」,這幾乎沒有相似的用語

整活的話,像是沒事故意找事,類似「找碴」、「惡搞」但又有點不一樣

它的解釋在網路上查是:泛指一類用於活躍氣氛、乃至整蠱惡搞的誇張行為

EX:
節目組還挺能整活的:節目組找了一堆有的沒有的事情來當作節目的看點
節目組還挺能惡搞的:節目組弄了整人的東西來整來賓

簡略說法


立馬:立刻馬上

閨蜜:閨中密友


誤會是大陸用語

有一些語詞本來是台灣在用,可能後來不用了,或是少用

被以為是大陸用語。

例子:估計


誤會是台灣用語

用久了,習慣了,所以分不出來了
接地氣(親民)、哈希值(

雜湊

涵數)、受眾(聽眾)、單位(組織部門)、貨櫃(集裝箱)
熱銷(熱賣)、句號(句點)

*括號內為台灣用語

結語


清朝末年,張之洞對於日本的詞語非常的厭惡,

他說不要使用日本的名詞,沒想到「名詞」這兩個字就是日本傳來的,

(現在講的顏質,則是「顏面偏差質」也來來自日本)

有些已經融合了,譬如說「優化」這個詞,現在已經很常見了,

基本不會有人說這是支語(參考教育部國語字典「優化」條目)

因此只要還使用中文,就不可避免這些問題

很多人是愛國,張之洞也愛國,但我們後來的人看前人的例子

就像現在看支語警察在那邊告訴我們不要用支語一樣

歷史已經告訴我們了,就結果而言,擋不住,而且是沒有必要的



2024.02.01 撰文
2024.04.14 修改
2024.07.17修改
2024.08.05修改
2024.08.16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