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看大陸的影片,所以講講我的看法
語言是互通的,我把這些大陸的用語,簡單分成幾類
當然我不是專門研究的學者,所以很多不足之處,請多見諒
譬如「套路(手段)」、「土豪(暴發戶)」、「河蟹(和協)」…等,
是發明出來比較眨意的講法,
原來的講法還是有保留下來,只是某些時候,用這些詞語更符合語境
譬如說,你能找到一個類似「割韭菜」的說法嗎?
(剝削?但感覺像是上對下的欺凌,割韭菜感覺帶有欺騙性質的)
EX:
買這檔股票根本就是被割韭菜的(O)
買這檔股票根本就是詐騙的(X)
買這檔股票根本就是剝削(X)
叫你去ATM操作的行為就是詐騙(O)
叫你去ATM操作的行為就是割韭菜(X)
類似的還有「搞事」、「整活」,這幾乎沒有相似的用語
整活的話,像是沒事故意找事,類似「找碴」、「惡搞」但又有點不一樣
它的解釋在網路上查是:泛指一類用於活躍氣氛、乃至整蠱惡搞的誇張行為
文化交流
其實只要自己強大了,別人也會用我們的語言、文化,
譬如說台灣以前的偶像劇、音樂超強,
那個時候的大陸人認為台灣口音很好聽,
而且音樂一直到現在,周杰倫的歌還是一直很流行,
目前看來大陸的文化比較強勢,他們創作能量強,
就會輸送文化過來,這也沒什麼。
大陸人會說「用愛發電」、「杰哥不要」…
台灣人也會說「臣妾做不到」「你這糟老頭子壞的很」
好(玩)的東西就是會互相交流,吸取這些養分,注入在語言中
地域性
而中國是很大的,各個地區的用法不儘相同,
有些可能是很小地方自己的說法,
像十幾年前很盛傳口香糖,大陸叫「口膠」
其實香口胶就香港這一個地方的講法
譬如北方講「媳婦」是指自己的老婆,
但南方人講媳婦,跟台灣一樣,是指兒媳,
南方講花生還是叫土豆,但還是保留花生的叫法,北方則是把馬鈴薯叫土豆
波蘿和鳳梨在大陸則是品種的不同,不同的叫法
所以還是有不同區域不同的用法,不可一概而論
譬如北方講「媳婦」是指自己的老婆,
但南方人講媳婦,跟台灣一樣,是指兒媳,
南方講花生還是叫土豆,但還是保留花生的叫法,北方則是把馬鈴薯叫土豆
波蘿和鳳梨在大陸則是品種的不同,不同的叫法
所以還是有不同區域不同的用法,不可一概而論
語感不同
另外有些語感不太一樣,
譬如「套路(手段)」、「土豪(暴發戶)」、「河蟹(和協)」…等,
是發明出來比較眨意的講法,
原來的講法還是有保留下來,只是某些時候,用這些詞語更符合語境
譬如說,你能找到一個類似「割韭菜」的說法嗎?
(剝削?但感覺像是上對下的欺凌,割韭菜感覺帶有欺騙性質的)
EX:
買這檔股票根本就是被割韭菜的(O)
買這檔股票根本就是詐騙的(X)
買這檔股票根本就是剝削(X)
叫你去ATM操作的行為就是詐騙(O)
叫你去ATM操作的行為就是割韭菜(X)
類似的還有「搞事」、「整活」,這幾乎沒有相似的用語
整活的話,像是沒事故意找事,類似「找碴」、「惡搞」但又有點不一樣
它的解釋在網路上查是:泛指一類用於活躍氣氛、乃至整蠱惡搞的誇張行為
EX:
節目組還挺能整活的:節目組找了一堆有的沒有的事情來當作節目的看點
節目組還挺能惡搞的:節目組弄了整人的東西來整來賓
清朝末年,張之洞對於日本的詞語非常的厭惡,
簡略說法
立馬:立刻馬上
閨蜜:閨中密友
誤會是大陸用語
有一些語詞本來是台灣在用,可能後來不用了,或是少用
被以為是大陸用語。
例子:估計
誤會是台灣用語
用久了,習慣了,所以分不出來了
接地氣(親民)、哈希值(
雜湊
涵數)、受眾(聽眾)、單位(組織部門)、貨櫃(集裝箱)熱銷(熱賣)、句號(句點)
*括號內為台灣用語
結語
清朝末年,張之洞對於日本的詞語非常的厭惡,
他說不要使用日本的名詞,沒想到「名詞」這兩個字就是日本傳來的,
(現在講的顏質,則是「顏面偏差質」也來來自日本)
有些已經融合了,譬如說「優化」這個詞,現在已經很常見了,
基本不會有人說這是支語(參考教育部國語字典「優化」條目)
因此只要還使用中文,就不可避免這些問題
很多人是愛國,張之洞也愛國,但我們後來的人看前人的例子
就像現在看支語警察在那邊告訴我們不要用支語一樣
歷史已經告訴我們了,就結果而言,擋不住,而且是沒有必要的
2024.02.01 撰文
2024.04.14 修改
2024.07.17修改
2024.08.05修改
2024.08.16修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